中医学专业综合改革建设情况-k8凯发集团

您的位置:首页 >教学建设>详细内容

教学建设

中医学专业综合改革建设情况

来源: 发布时间:2013-10-15 15:54:00 浏览次数: 次 【字体: 】

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

综合改革建设情况


    依托中医学专业为我校国家级特色专业,按照集成化、系列化建设思路,坚持注重内涵、突出优势、强化特色的原则,我校深入实施“专业综合改革”工作,始终坚持院校教育和师承教育相结合,坚持基础与临床相结合,创新中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突出了通人文、重经典、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的中医教育特色。以深化教学改革为动力,以精品课程体系、特色教材和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为重点,不断完善中医学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确保了专业建设持续稳步发展。


1.项目实施方案

1.1 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以中医药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体系

深化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的人文素质教育和以专业培养为主的科研创新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不断优化人才知识结构。

1.2  深化教学改革,实施个性化培养

在既往学分制培养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突出个性发展的中医人才培养指导思想,构筑知识、能力、素质、创新为一体的专业教育框架,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1.3  围绕中医基本技能和中医思维训练,加强课程建设与改革,建设特色教材

根据本专业科学发展和社会实际需求,改革教学内容,深化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强化中医临床思维能力的训练,突出中医学特色与优势,把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成果落实在专业课程建设中,建成中医学专业精品课程体系,继承中医学传统理论、吸取现代研究成果,结合学科前沿,开拓创新,围绕中医经典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建设,突出中医基本技能和中医思维训练,编写特色教材和创新教材。

1.4  改革教师培养和使用机制,创新师资建设模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加强青年教师的思想建设、业务建设,深化师资管理,提高青年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充分调动优秀中医人才的积极性;形成专兼职结合的优秀临床教学师资队伍。

1.5  加强实践教学四大平台内涵建设,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把实践教学作为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结合、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的切入点,深入开展中医实践教学改革,加强临床实践基地和社会实践基地建设,构建实践教学平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1.6  重视科研与创新能力培养,建好中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继续做好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利用我校中医药临床研究和学科优势,构建与完善适应中医学本科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体系和机制。

2.具体工作举措及成效

2.1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深化人才培养改革举措

2.1.1以学分制为教学管理平台,调整中医类人才培养方案

根据社会需求及中医药事业发展、医学科学进步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不断修订和调整课程计划。在2008年中医学专业能力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2011年根据《中医学本科教育标准》的要求,修订调整了课程计划。根据中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发展为主线,构建了四大课程群:人文素养与素质拓展课程群,学习能力与创新意识课程群、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课程群、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课程群;搭建了校级通用平台、大类平台、专业平台等三大课程平台。课程体系科学完整,体现了加强基础、提高能力、注重素质、发展个性的原则

2.1.2  探索多元化中医人才培养改革

学校积极探索多元化中医人才培养改革,通过 “通人文,重传承,强三基,重经典”的理念引导,2010年开办中医学专业“李斯炽”班,制定了传承型中医人才培养课程计划;2011年开办中医学专业农村订单免费定向生班,制定了中医学全科型人才培养课程计划;2012年实施卓越中医人才培养,制定了七年制卓越中医人才培养课程计划,不断强化了中医人才的培养特色

2.2重视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

注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改革,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在课程教学中,通过采用案例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方法,探索pbl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注重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学术传承能力和中医思维能力。邀请教学名师开设“如何上好一门中医课”、“如何引导学生培养中医思维能力”等系列讲座,提高中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邀请中医名家开设“名师堂”系列讲座,实施学生夜间和周末跟师门诊,传承中医学术和临床经验;2011年,在“李斯炽”班和中医学七年制全面实施“导师制”培养,探索把师承教育融入院校教育。

2.3  围绕中医基本技能和中医思维训练,加强课程建设与改革,建设特色教材

2.3.1 建设精品课程体系

根据本专业科学发展和社会实际需求,改革教学内容,突出中医学特色与优势,把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成果落实在专业课程建设中,以现有1门国家精品课程,15门省级精品课程为基础,重点打造《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耳鼻喉科学》精品开放课程,建成中医学专业精品课程体系。


2.3.2 建设特色教材

继承中医学传统理论、吸取现代研究成果,结合学科前沿,开拓创新,围绕中医经典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建设,突出中医基本技能和中医思维训练,编写多部特色教材和创新教材。

2.4 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医学实验教学体系

为了进一步发挥实验教学在中医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实现我校培养能力型人才的目标,依托3个教育部重点学科(中医眼科学、中医妇科学、针灸学),17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5个中医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15个硕士学位授予点等资源。2012年,学校将获得了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称号的三个院级实验教学平台整合为校级管理的“中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启动了新一轮的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按照学校“秉承传统、注重思维、强化能力、全面发展”的中医人才培养要求,中心形成了“秉承传统,强化技能,训练思维,引导创新”的中医学实验教学理念,坚持培养“能力型人才”为目标,形成了“三阶段三能力三层次”的中医学实验教学体系。

2.5  重视科研与创新能力培养,建好中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在已有七年制中医临床拔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的基础上,利用我校中医药临床研究和学科优势,构建与完善适应中医学本科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体系和机制。

2.5.1.培养学生科研创新意识

通过开设创新思维训练选修课、科研思维训练课、中医药科研方法与设计课,向本科生开放科研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等多种形式,使学生较早参加科学研究,培养科研精神。

2.5.2.构建学生中医科研学术平台

以《中医学与辩证法》为学生中医学术科研核心载体,结合“杏林论坛”、“岐黄索骥”、“周五论坛”等多种形式的科研学术创新平台,促进校院两级科技学术活动的开展。

2.5.3.加大创新能力的培养支持力度

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建立大学生科研创新基金,开展青苗扶持计划;从制度上保障学生在社团建设、实践锻炼、课外科技文化活动参与等方面进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2.6  注重提高教学团队力量

依托方剂学、针灸学等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加强中医眼科学、方剂学等3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的建设,以优秀教学团队建设为核心,加强青年教师的思想建设、业务建设,设立青年教师导师制,制定培养计划,提高青年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为培养高质量中医学人才提供了坚实的保障。2012年学校成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中心,搭建了教师发展平台,为广大教师提供教学支持和服务,对于提升教师的教学意识和教学能力发挥了积极作用。学校实施《青年教师助教期培养制度》、《中医基础课程教师临床实践制度》等,对青年教师实行“一对一”的导师制培养,注重中医基础课教师的临床积淀,有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此外,附属医院与临床医学院实行“院院合一,深度融合”的运行模式后,针对部分临床教师教学意识不强、教学方式单一等情况,学校和学院采取相关激励和培训措施,引导临床教师加大对教学工作的投入,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水平,保障教学质量。


2.7 经费使用情况

子项目名称

子项目经费(万元)

中医学特色专业

8.5

七年制中医临床拔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1

中医眼科教学团队

4

精品课程--中医内科学

1

精品课程--中医外科学

1

精品课程--中医耳鼻喉科学

1

中医临床技能实验教学中心

4


3.建设成效

3.1学生实践技能稳步提升

通过各层次实践教学锻炼和创新设计的磨练,学生的才智与潜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得到了各级、各类的多项奖励。“十一五”以来,我校中医类学生参加各级“挑战杯”竞赛,获得奖项31个,其中:参加全国“挑战杯”大赛,获铜奖2项;参加四川省“挑战杯”大赛,获金奖4项、银奖5项、铜奖7项、优秀奖13项。

3.2学生学术、科研论文硕果丰实

学生自办学术刊物《中医学与辨证法》已连续出刊30年,为全国同类高校中影响最大、出版时间最长的学生学术刊物, 近三年,中医类在校学生在期刊上发表中医类学术论文202篇。

3.3教师团队成果显著,教材建设成效突出

近五年中医学团队教师主持或参与国家级、省级和校级教学改革项目百余项,获得教学成果20余项,发表教学研究论文50余篇,科研成果100多项。作为主编多部教材,如下表为主要出版教材:

主编

教材名称

教材性质

出版社

谢春光

中西医临床内科学

高等中医药院校西部精品教材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张晓云

中西医临床危重病学

西部教材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吴克明

中西医临床妇产科学

高等中医药院校西部精品教材

中国中医药科技出版社

熊大经

中医耳鼻喉科学

全国十二五规划教材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田理

中西医临床耳鼻咽喉科学

中医药院校西部精品教材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常克

中西医临床儿科学

中医药院校西部精品教材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邓友章

中西医临床骨伤科学

高等中医药院校西部精品教材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詹华奎

诊断学基础

全国高等中医教育精编教材

上海科技出版社

3.3人才培养高质量,社会认可高评价

中医学专业综合改革以来,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较大成果,为国家培养了大量高级中医人才,中医学专业毕业生获得全国优秀博士论文1篇。近三年来毕业生就业率不断提高,分别达到89.1%93.3%94.2%。本专业毕业生参加全国中医师资格考试成绩优异,2011年综合笔试通过率为88.37%,高于全国考生平均通过率21个百分点,考生平均总成绩高于全国考生平均总成绩37分,位居全国中医院校前列。

3.4辐射示范效应好,对外交流水平高

中心建立了符合培养目标和学生特点的实验课程体系,并在实验室与教学队伍建设、教学内容、教材建设、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进等方面进行创造性的改革,为我国高等中医教育的改革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在国际国内中医教育与学术交流中发挥了良好的辐射作用。 在2012年中医学专业认证试点工作中,教育部认证专家对我校中医学专业建设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4.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意见及建议

根据学校特色和中医药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本次中医学专业综合改革围绕教育理念、教学改革、课程建设、实践环节,教学质量及教师资源进行了多元化改革,但是,目前工作还不够深入细致,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持续改进的思路和计划,根据中医学专业综合改革的主要特色和经验。我们将在下一步工作中,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积极加大各利益方的参与。在教育教学评价中,对内加大院领导、行政管理人员、教职人员、往届毕业生和在校生的参与力度;对外加大政府主管部门、用人单位、毕业后教育机构的参与力度,认真听取校内外意见和建议,积极进行各项建设工作的整改,并将整改结果通报各利益方。

第二,推动教育理念的转变工程,加强教师师资队伍质量管理和人才培养。根据中医学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人才培养工程,对中医学专业师资队伍建设进行全面研究与分析,落实中医学专业教师培养规划,加强教师梯队建设。

第三,围绕培养能力型人才的主线,不断改进培养中医学生中医思辨能力和临床能力的方式和方法,从而进一步强化中医学专业特色与优势的建设—重传承、强能力。以“李斯炽”班和七年制卓越中医班为基地,不断探索新型师承教育的教学方法;以中医学能力型人才培养方案为指导,充分利用附属医院和“模拟医院”的临床教学资源,加强学生临床能力的培养:

第四,进一步规范各项日常教学;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强化教学过程管理,注重教学常态,加强教学环节的监测,组织好教学督导工作,完善临床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第五,以中医学专业综合改革工作进一步加强中医学专业的建设,从而带动全校所有专业的共同进步,在西南部地区起到中医学的引领示范作用。

网站地图